谈到首届,必须提及第二届。在首届世界杯中,许多欧洲强队不愿意前往乌拉圭参赛,因此缺席;而到了第二届,乌拉圭等几支南美球队选择报复,在那一年仍旧各自缺席比赛,因此第二届世界杯的新面孔依然很多,达到了10个,与首届相比,几乎翻了一番。唯有巴西、阿根廷、比利时、法国、美国、罗马尼亚这6支球队是首届世界杯的老面孔。
当然,在黑白电视时代的世界杯,充满动荡和不确定因素,因此新军层出不穷,那时也没有所谓的固定格局,每届都会出现很多新面孔。随着世界杯格局的不断发展,新军的数量开始受到一定控制。那么除了首届和第二届,历史上新军数量最多的是哪一届世界杯呢?
显然,我们需要从世界杯规模不断扩大后开始回顾。早期的世界杯,欧洲和南美球队占主导地位,其他大洲队伍寥寥无几。然而随着扩军,其他大洲的名额增加,也使得新军不断涌现。此外,不少国家分裂出新队伍,导致新增了许多球队,一旦他们打入世界杯,也算作新军。
以上两个因素在2006年世界杯上达到了集中表现——那一届出现了8支新军,创下自1934年以来的新高。
让我们一一列举——安哥拉、多哥、加纳、科特迪瓦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、捷克、乌克兰、塞尔维亚和黑山。
前四个来自非洲。当年的世界杯预选赛,莫名其妙地,非洲传统豪强如喀麦隆、尼日利亚、摩洛哥都皆落马,取而代之的是4支从未闯入世界杯赛场的球队,登上了这一舞台。当然,还有世界杯老将突尼斯。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1998年的牙买加,同样属于北美足坛一时繁荣的球队,不过,他们的辉煌终究是在世界杯上绽放。
至于捷克、乌克兰和黑山,则都要归功于政治原因。捷克斯洛伐克当年是欧洲劲旅,常年参加世界杯,甚至打进过决赛;但随着国家解体,捷克确实在2006年首度亮相世界杯。无需多言乌克兰,苏联解体后,分裂成十多支球队,乌克兰至今仅参加过2006年世界杯。
而黑山更加离奇,南斯拉夫本就混乱,而黑山作为一个国家,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重新解体。从足球角度看,黑山也只参与了那一届世界杯,之后,“黑山”的概念也消失了。
回想起来,2006年的世界杯可以说是新军的盛会,只不过,这些新军们的表现平平。然而,多年以来,世界杯终于一次出现了这么多新生力量,这也是非常值得铭记的情形。而这种情况,恐怕将来很难再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